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低空经济起飞:基本实现“想飞就能飞”,消费类飞行直接产值已超1亿元,协同管理空域内无人机飞行达16.4万架次、4.3万小时

四川日报 通航圈 2024-04-05

*▌因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通航圈编者按

2023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的《四川日报》刊发文章《四川低空经济“飞”向哪里?》聚焦四川省低空经济发展,其中提到四川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紧盯空域运行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想飞就能飞


●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紧盯空域运行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想飞就能飞”。第三批低空协同管理空域正式启用,新增3条低空飞行通道,形成了环成都和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协同管理空域由6600平方公里拓展到7800平方公里,同时新增空域还包括成都彭州、绵阳北川两个无人机专用试飞空域。
●四川消费类飞行量逐年攀升,目前,累计飞行14.9万架次、2.77万小时,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
●目前,四川协同管理空域内无人机飞行达16.4万架次、4.3万小时
●当前,四川金堂、北川、自贡三个通航产业园区投资总额超133亿元,落地项目67个,产值总额超240亿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 第三批低空协同管理空域正式启用,新增3条低空飞行通道

    四川低空经济“飞”向哪里?

  •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12月31日 全媒体记者 宁宁


  12月底,四川低空领域传来好消息:第三批低空协同管理空域正式启用,新增3条低空飞行通道,形成了环成都和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协同管理空域由6600平方公里拓展到7800平方公里,同时新增空域还包括成都彭州、绵阳北川两个无人机专用试飞空域。
  空域等同于地上的公路,有了空域,飞机才能飞,低空经济也随之起飞
  四川自2017年12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以来,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紧盯空域运行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想飞就能飞”。
  “想飞就能飞”面前,四川低空经济“飞”得如何?未来还将“飞”向哪里?
低空飞行:
多形态消费持续火热,直接产值超1亿元
  临近岁末,都江堰青城山机场运营方四川安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解于棡为即将到来的双节做着准备。飞机从机场起飞,3分钟可抵达老君阁,六七分钟便可到都江堰。
  近年来,四川直升机观光、应急救援、固定翼培训、以滑翔伞为代表的运动类航空项目等快速发展。受此影响,四川协同管理空域内自2018年以来新成立通航企业17家,仅今年就增加7家。
  “当前低空消费越来越普及,刺激了飞行活动增长。”业内人士指出,体验价格接地气是助推因素之一。
  “旺季一天能接待100多个玩家,今年的玩家数量为6000多人。”鱼嘴滑翔伞俱乐部总经理宋飞说,俱乐部今年营收能达到700多万元在全国处于前列
  天上,飞行体验一览众山小;地上,培训业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我们开展学员培训,刚好用到此次新增的洛带到都江堰低空飞行通道。”解于棡说,学员考取驾驶执照后,还催生了自购飞机的需求。目前,四川消费类飞行量逐年攀升,累计飞行14.9万架次、2.77万小时,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
  这背后,空域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是最大的前提
  “空域放开了,飞机才真正实现从A点到B点想飞就能飞。”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带班主任杨健说,飞行计划报批流程由“审批制”改为“报备制”,飞行申请报备大大简化,时间由一周缩减到一小时,效率大大提高。“量起来后,成本也降下来,普通人也能圆飞行梦了。”
低空制造:
无人机生产测试集聚,产业链加速形成
  业内人士指出,无人机产业将逐渐成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四川协同管理空域内无人机飞行达16.4万架次、4.3万小时。“由此延伸开,无人机测试和生产正在蓬勃发展。”杨健说。
  在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8座山头上坐落着8个“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基地。这里是无人机制造的“最后一环”,聚集了60多家无人机研发、测试、应用和培训公司,不乏纵横、大疆等知名企业。
  此次新增的无人机专用试飞空域,让基地运营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小明欣喜:“来了就能飞,无人机行不行,在这个行业‘磨刀石’上试试就知道。
  1号基地里,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进行无人机飞控研发以及新功能测试。企业检飞负责人张志涛一天要“放飞”二三十台无人机。4号基地里,深圳耐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李宗太正测试无人机的光电跟踪子系统。
  山头间,无人机腾空而起,“攻防”来回里,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周小明说,接下来要投建新场地,修建新楼,设置展区,更好地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生产商,推广各种最新的无人机产品,进一步带动产业链发展。
  沿低空空域一路向南飞行,抵达自贡航空产业园,这里是无人机“国家队”队员——翼龙系列无人机的“出生地”,以“翼龙”为代表的大型无人机当下正蓬勃发展,通航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我们依托产业园的机场平台、飞行空域等优势,从2021年起在这里布局,开展生产、试飞、交付和培训。”中航无人机制造部副部长卢川川说,作为“链主”,企业吸引了机体供应商等配套企业落地,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也随之建立,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雏形,着力打造无人机产业生态圈
  当前,四川金堂、北川、自贡三个通航产业园区投资总额超133亿元,落地项目67个,产值总额超240亿元全力推动通航产业快速进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轨道。
“飞”向哪里:
消费、制造等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态势火热,但消费类飞行仍发展不足。”业内人士说,我国与同等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处于基数小、起点低的状态,发展潜力巨大。
  就四川而言,多位受访者提到,观光旅游、航空运动、短途出行等消费类飞行蕴藏着较大机遇。“依托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定制空中旅游路线,并带动接驳、吃住等相关服务发展,机遇不小。”杨健说。
  瞄准未来打“飞的”上班,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在研制低空载人飞行器产品AE200企业产品负责人屠强介绍,产品正在雅安汉源进行测试,预计2025年到2026年投入商业运行,主要用于公路航空接驳、城市到县乡点对点出行等场景,将有望打通飞行“最后一公里”。(民航西南局局长余国强:打造中国造、成都造的低空载人航空器!
  解于棡坦言,航空运动崛起带来对轻型运动飞机的极大需求,但目前国内做得较好的只有一两家企业,急需多家生产商进入该领域。宋飞则琢磨着借助2025成都世界运动会举办的东风,将场地申请为比赛用地。
  业内专家提醒,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法规规则体系,不断开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还要进一步打通制约空域资源有效释放的堵点,实行更大范围的空域开放,让更多通航领域的参与者翱翔蓝天。”有关方面负责人说。
名词解释
  低空经济:一般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空飞行、低空制造、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四川低空经济“飞”向哪里?》。视频及配图来自看度时政、中航无人机、沃飞长空。通航圈编辑。


PS:因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